教育部公报[2022]13号
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完善组织联动机制,优化政策的“凝聚力”。一是合作联动,提高效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其作为省长领导的“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14个省级部门连续9年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新时代·新梦想”公益帮扶行动,被评为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案例。第二,完善政策,加强安全。发布了10多个政策文件,包括2021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充分、更优质就业的若干政策措施,以扩大公务员和机构的招聘规模,支持和规范新就业形式的发展,落实就业创业补贴、个人营业税减免等措施,努力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有力支持。第三,吸引人才求实效。把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作为地方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实施省级“招贤纳才”和“郑州聚集人才”、“河洛人才”、“诸葛人才”等地方计划,为高校毕业生留豫就业创业搭建广阔平台。
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增强就业“供给力”。一是搭建供需对接的“大平台”。建立省级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联盟,建设集招生、培训、创业孵化为一体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基地,建立“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河南分市场和省级市场——14个区域产业分市场——校园就业市场”三级就业市场联动机制,促进省级学校与学校就业资源共享。以毕业生“就业促进月”为重点,广泛聚集市场化、社会化就业资源。2021,开展了10800次招聘活动,共提供343万个工作岗位。第二,利用好中小企业的“集装箱”。深化“万人帮万户”活动,出台一系列扶贫措施,通过税收减免、金融支持、降低成本等方式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壮大。2021,稳定和减轻企业负担37亿元以上,努力稳定就业岗位供给。举办国家就业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中小企业招聘月等活动,在省级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设立专门的网上双选区,促进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供需对接。第三,唱响基层就业的“主旋律”。继续完善毕业生基层就业长效机制,结合省情实施“岗位教师专项计划”、“基层卫生岗位专项计划”、“三支持一帮助”等项目,每年选拔优秀毕业生到教育、医疗等民生重点领域就业,引导毕业生在基层绽放青春。第四,健全参军“集结号”。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政策保障、教育指导、宣传动员和后续服务“五到位”工作机制,切实做好高校招生工作。被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预科先进集体”。
完善群众创业创新支持体系,加强对“增权”工作的领导。一是加强教育培训,推进“创新学习”。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灵活的创业学制,支持高校开设好创业基础课。22所高校被评为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国家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给予200元、300元、1000元、1500元不等的培训补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选择30名省级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标兵,编写《创业青年》创业案例集,举办创业人物典型事迹巡回报告,努力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二是完善政策支持,实现“创新帮扶”。出台《河南省促进创业投资发展办法》,设立150亿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保障大学生创业。首次创业给予一次性开业补贴5000元,郑州市将标准提高到1万元;对大中专学生创办的单位,三年内给予不超过当月实际成本50%的经营补贴,年最高补贴1万元。2013年以来,省教育厅投入3470万元,指导和支持591个大学生创业项目。第三,整合孵化资源,促进“创新与成功”。成立“百年交易所”企业孵化器,孵化大学生创业企业和项目200余个,吸引投融资2000余万元,带动大学生就业800余人。实施新兴产业风险投资计划,先后设立14个新兴产业风险投资基金,投资168家新兴产业企业。打造一批优质创业孵化载体。“十三五”期间,批准国家创新载体179个,建设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新载体684个,确定50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促进创业就业。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考核“反馈”。第一,实施招生计划安排预警。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作为安排高校招生计划的重要参考,完善学校招生计划的动态调整机制,对计划完成率和去年毕业去向执行率较低的高校招生计划进行适当调整,招生计划的安排倾向于计划完成率和毕业目的地执行率较高的高校;完善专业招生计划预警机制,对毕业生落实率低的专业进行预警。已向58所高校发出预警通知,132个本科专业点和方向被暂停。二是促进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定期公布全省需求严重饱和、本科专业紧缺、毕业目的地落实率低的本科专业名单。对近三年毕业点多、规模大、毕业实施率低、社会需求饱和的本科专业,我们将发布“黄牌”和“红牌”预警,并采取限制招生规模、暂停招生或调整取消招生等措施。第三,对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出具毕业生就业状况和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报告,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作为高校财政资金配置的重要参考指标。省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国家发改委联合建立了全省高校毕业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统计调查制度,发布《河南省高校毕业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统计分析报告》,指导高校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完善就业状况反馈机制,积极接受社会监督。
完善综合保障体系,加强“增效”引导。第一,提高团队素质。将创业与就业指导纳入高校职称范围,稳定和扩大就业与创业教师队伍,截至目前,拥有创业与就业指导高级职称教师113人。鼓励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纳入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促进一批高水平科研教学改革成果产出。建立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轮训制度,建设高校就业创业教师培训基地,构建“国家培训为先导、省级培训为主渠道、学校调研培训为基础、社会培训为补充”的就业创业指导团队培训体系。第二,注重课程建设的质量。加强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开展全省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督导工作,举办课程教学竞赛,选择“黄金课程”和精品课程。开发适合省情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课程、大学生创业教育等一系列教材,进一步提高就业创业教育水平。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等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意识。一些雇主已经为竞赛优胜者的就业开辟了“绿色通道”。第三,注重公益性救助的实效性。开展一系列“就业促进月”活动,对就业困难群体实行“一人一策”动态管理和“一对一”就业援助。举办了一系列援助活动,例如为残疾毕业生等特殊群体提供就业技能培训,以及特别的双重选举。深入实施“洪志助航计划”,举办培训班12期,共培训1255人。按照2000元/人的标准,对8.78万名特困群体毕业生给予1.75亿元的就业创业补贴,帮助高校毕业生尽快顺利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