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纺织学院实施“文化铸校”战略,加强校园教育文化建设,凝聚校园核心文化,引进优秀产业文化,改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打造文化教育体系,增强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心和归属感,全面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服务学生成长。
凝聚校园核心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育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敬业、民主、和谐、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校风,坚持“德才兼备、学以致用”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模范、勤奋、严谨、爱”的教学风格,“好学、好学、勤劳、诚实”的校风,营造了一种文化人的氛围
学校注重挖掘“雷祖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八十以年校庆为契机,师生创作了中国雷祖的故事画,创作了以“衣被遍天下”为主题的校歌,创作了舞台剧《金·记》,设计了学校吉祥物;依托蜀绣中心、四川陶瓷文化产业发展中心、现代纺织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等机构,开展研究培训,加强传统文化研究和传统技艺现代化探索,建立“展览中心”+研究+“传承学习”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建立“大学生”团队,广泛开设传统文化课程。
拓展文化传播载体,加强宣传思想教育
学校制定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办法》,切实加强学校在思想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新闻宣传舆论引导、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统筹规划,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等。
进一步推进全媒体联动宣传,创建学校官方微博和微信,实时推进学校改革发展事宜,宣传教书育人的典型事迹,为学校的道德建设、育人育人、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改善广播发光二极管建设电子显示屏、展示板和学校官网,定期改变展示板的内容,调整学校官网的设计。建立线上线下同频率共振的校园宣传网络。
拓展文化交流渠道,建立标志性展览场馆,建立明清家具博物馆、西南少数民族服装博物馆等专业场馆,收藏展示丁桥织机及其汉初蜀锦织造技艺,用继承自唐代的非常复杂的技术恢复花楼蜀锦织机及其技艺,用物质实体展示传统文化和技艺;修缮校史博物馆,积极开展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编纂,形成校史八十一年一度的学校历史草稿将参观新生学校历史博物馆,以图片、实物和文字展示学校八十多年的斗争历史。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品牌校园文化活动
命名学校教学楼和道路,建设一批校园文化景观和文化设施,进一步开发校园建筑和景观的文化价值;结合新中国的成立,七十在校庆、校庆等重大节日和周年纪念日,设置文化墙和文化口号,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学校视觉形象标志,确保学校文化标志的统一和规范。
“十三五”期间,学校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高职特色、体现时代价值的优质文化项目。开展“毛泽东诗歌朗诵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十项优质校园文化活动;与新丝绸之路、瑞信等大型企业及多所中高职院校合作四年,在国色天香、宽寨巷等地举办了师生服装作品展,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开展丰富的社区文化艺术节、三农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在毕业典礼、开学典礼、新年晚会等重要活动中注重向上、向好思想的传递,增强仪式意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加强校友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友事迹的教育功能
学校成立了校友基金会和校友办公室,统筹安排校友工作,整合校友资源。学校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校友会二十于家每年举办校友返校日活动,通过校庆、校友会等方式欢迎校友返校,为校友搭建交流平台。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友通过捐赠抗议材料、资助贫困学生和企业合作等方式回馈母校,成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学校还利用毕业季、开学季等学生教育关键时期,开展优秀校友讲故事、校友会等活动,大力宣传李俊贤院士等校友的先进事迹,将校友资源纳入学校文化教育体系。
引入产业文化元素树立学生职业理想
学校根据行业需求调整专业集群,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开设订单班、职称班等,选聘企业专家、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在学校任教,促进课程内容与专业标准的衔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将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学生对专业和相关行业的认可度稳步提高。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突出文化教育特色
作为文化旅游部和教育部首批学习、研究和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高校,学校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专业和纺织服装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二十玉门主编出版专著《纺织服装业文化简史》;开展以纺织服装传统文化为特色的一系列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开展蜀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培训十四在此期间,我们将开发高端市场产品,如蜀绣工艺品,以推动该省女性在国内的灵活就业五千余明;以学校历史博物馆、蜀锦蜀绣大师工作室、明清家具博物馆、西南民族服装展览馆为主线,打造文化传承创新基地;代表成都市政府“二千零一十八川绣技艺在“广州-香港-澳门-成都青少年技能比赛”中在澳门展示。
近年来,学校纺织服装特色文化教育案例参与四川职业教育周案例评选,获得一等奖,被评为高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示范案例五十坚强的二千零一十九年,四川省领导来到该校进行专题研究,并将成都纺织学院评为“非遗传承创新教育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