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正在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我敏感易怒,容易否认自己。疫情到来后,节奏被打乱,更难进入学习状态,我会反复抑郁。我该怎么办?”在“成都医学心理对接技术与管理学院”小组中,成都理工大学的一位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名心理援助志愿者,成都医学院学生柯新宇很快联系了他,并进入了“一对一”心理咨询环节。
自本轮疫情以来,成都已出现十多个封锁区。为了更好地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帮助解决被隔离人员的焦虑、急躁、恐慌等心理问题,11月11日,由成都医学院心理学院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组成的防疫心理援助志愿者服务团队正式成立,开展网络心理援助活动。
开通心理热线,加入业主小组
11月中旬,成都医学院团委副书记薛聪接到新都区团委的电话,希望学校能为封闭社区三合家园提供心理支持,于是他立即联系了学校的心理学院。心理学院党总支书记郑觉存说:“作为一所医学院,我们有责任利用我们的专业优势,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刚刚发出成立防疫心理援助小组的呼吁,得到了积极响应。“想去!”“想去+1”,学生们踊跃报名。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一支由10名专家、教授和28名高年级学生组成的专业团队成立了。
心理辅导热线开通,师生轮流值班。准时上课的唐丽老师接到了这样一个求助电话:“我最近在家待的时间太长了。我总是感到烦躁、胸闷和抑郁,我一次又一次睡不着……”唐丽耐心地听了来电者的故事,并讨论和交流了他的生活烦恼。“辅导员首先要有同理心,让对方感到温暖和亲切,没有距离感,可以毫无保留地倾吐负面情绪。然后他们可以温和地鼓励和引导对方,并教他们一些控制情绪的技巧。”
为了更好地开展日常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成人医疗防疫心理援助志愿者服务团队成员加入了三河家园各业主团体,发布健康宣传报告,介绍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居民根据“担心得失”和隔离期间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心理调整。对于典型案例,服务团队还将进行案例讨论;当社区工作者遇到“难题”时,他们也会提供专业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
同伴顾问}一对一聊天
11月10日,成都医学院***联盟主席程曦(Xi)收到一条消息:“你能帮助成都理工学院的学生一起抗击疫情吗?”这些信息来自成都理工大学***联盟主席李欣。最初,作为管理科学学院的一名教师,李欣发现一些学生在网络课堂上情绪低落,担心如果在宿舍待太久,他们会感到抑郁和焦虑。
“没问题!”程neneneba奚立即与心理学院联系,招募了10名志愿者,主要是心理学研究生。志愿者根据理工科学生的情况,编制心理筛查量表,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对于有需要的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在线聊天”服务。
“孤立学生的生活场景是有室友的宿舍。他们通常不愿意通过电话咨询。因此,我们主要使用微信聊天帮助他们及时疏导情绪。”程曦(Xi)笑着说,作为“同行顾问”,程毅的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同龄人的感受,并为此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为了扩大宣传,志愿者还报名了“橙色说心理学”官方账号,推广心理科普知识,提供心理援助渠道,更好地开展咨询预约及相关服务。
截至最近,已有40多名理工科学生加入“成都医学心理对接科技学院”进行在线心理咨询。志愿者学生们说,他们感到非常荣幸能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我从昨天的新闻中看到,理工大学的学生终于可以走出卧室了!我很高兴!编辑老师希望疫情能很快过去,我们能遇到一波网民!”成都医学院的志愿者柯新宇说。
心理学院副院长胡颖表示,疫情期间,成都医学院心理学院专家和志愿者团队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开展了与疫情相关的心理危机干预,引导教师、学生和居民科学应对疫情,保持健康态度,共同组织了一个温暖的“心理防疫网”。(记者周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