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贯彻“早”、“实”、“全”三个字。实现了“双领导”从岗位全覆盖到充分发挥作用,从一人带头到大面积联动,从个人成长进步到学校事业全面发展。
在启动和启动中突出“早”字,为“大众创业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首先,早点开始,提前实现全覆盖。学校党委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规范化、制度化,继续开展新时期高校党建和质量创优工作的示范和创造。按照质量第一、大力推进、提前完成的具体思路,“双领导”培养工程在二级学院首次启动。根据党性修养、学术水平、职称和群众工作能力的综合衡量,入选的秘书具有较高的党性、职称和学术水平。到2022年底,选择方法已达到100%。
二是早培养,打造“双领导”梯队。一方面,要把具有良好专业基础的党员和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骨干,把熟悉和热爱党务的党员和学术骨干配备为副书记或支部成员,作为书记后备人选进行培训和锻炼。另一方面,要及时把具有良好政治素质的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特别是在加大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的新形势下,学校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学术带头人要直接联系,培养教师入党积极分子,主动帮助引导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向党组织靠拢。目前,“双领导”中,45岁以下21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3人,博士学位15人。革命性、青年性、知识性、专业性特征明显。
三是在国家和省级“众创”项目中提前储备和申报好成果。2022年以来,在全省率先探索校级“大众创业创新”培养。首批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在校级挂牌,包括四所“标杆院校”、九所“模范支部”和四所“双领导”。他们进行了试点、早选拔、早培训,为2022年省委组织部和教育工委在国家、省、校三级实施“大众创业创新”培养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一批、第二批两个“模范分院”、省教育工委一所“标杆学院”、两个“模范分院”和三个“双领导”工作室培养项目,学校党委成功申请“省级党建示范大学”。
突出“现实”一词的作用,为“双重融合”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党的建设的领导作用强调实际工作,以身作则做一只好的“领头雁”。“双领导”牢记为党育人的原始使命,把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首要任务,积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强、针对性强的独特优势,切实围绕强化支部政治职能,推进部队中心工作,带头推进“两学一工”学习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规范化,落实支部政治生活,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加强教师“供给侧”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和推动学生“需求侧”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提高。经过三年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积极性低、党务能力不足”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初步形成了符合学校实际、兼顾学科特点的“双领导”党支部秘书工作方式,正在成为全校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样板田”。
第二,学术领导显示力量,党的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把党的建设作为落实立德育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牵引,推动党建与教学科研有机结合,切实把党组织的领导和组织力量转化为推进中心工作的强大动力。
第三,突出支部主体作用,注重实效,把道德建设和育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双领导”在督促支部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同时,带领“一流”全面落实学校党委决策部署和学校中心工作任务,充分发挥支部主体作用,拓展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党员教育管理和群众工作落实到支部,落实到支部。结合教学科研管理,抓好党的教育方针、思想领域、思想政治指导、党史学习教育和学生理想信念的贯彻落实;用党章党规规范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执行重大决策,讨论党内重大政策,预测党员的情绪。它不仅解决了教师和学生的思想问题,还解决了教学、科研、学习和就业等实际问题。它不仅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进感情。党员带头争当“四有”好教师,支部率先成为党员教育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和战胜困难的堡垒。
在发展和培训中突出“一切”二字,为“双升”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全面培训,完全符合“政治强、业务精、威信敬业”的标准。着眼于支部书记应有的政策理论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着眼于坚定理想信念,着眼于增强党务工作能力,着眼于加强党性锻炼。让“双领导”进入党的二级组织书记、中层干部和年轻预备役干部培训班,接受岗前培训、示范培训、集中培训和个性化培训。通过学校集中培训、专项辅导和党总支、支部层面的实践培训,着力提高政治素质、党性修养和理论水平;通过国内外教学竞赛、科研项目、团队组建和研究,帮助拓展学术发展渠道,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同时,规定“双领导”参与本单位工作规划、干部推荐、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奖励和优秀评定等重大事项的讨论和决策,并在具体工作中继续积累经验。
二是全面发展,率先成为“四个引领”。一方面,学校要求“双领导”双管齐下,“不偏科学”和“不偏忽视”学术研究,实现党务和事业的双向推进。另一方面,鼓励“双领导”在本单位兼任行政职务,实现“双领导”秘书人才库的动态进入。同时,学校还不断加强保障和激励,规定他们享受岗位和职级的“双线”晋升政策,并率先在省内高校实施分支机构工作津贴。在今年的绩效改革中,学校党委分别拨付200多万元用于绩效党建,全面实施高质量党建,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