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石望英、通讯员田荣华)“通过混合现实磁共振技术,我们可以‘拥有’与教师一样的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最近,在宁波第二技术学院MR互动教学中心,该校建筑专业的学生体验了沉浸式教学,称这种教学方法有趣且高效。
这是宁波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改革的一个缩影。
宁波中等职业学校依托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教学的深层次改革,建立了覆盖“学、教、管”全过程的“大数据监控平台+沉浸式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数字职业教育新模式,为今后在大国培养工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截至目前,宁波市32所中等职业院校已建成国家级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示范学校3所,省级数字基地和示范试点学校13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9个,数字仿真培训中心69个。每所学校平均有7间智能教室。
受疫情影响,学校的国际交流项目如何继续?永江职业高中的老师邵林用了他的头。他找到了学校“永江1844”文化旅游整合三创新实验室的师生,依托烹饪实时录播教学系统、烹饪指南vr虚拟讲解平台和动画视频非线性编辑系统,成功打造了“云烹饪教室”。视频、电影和电视专业的学生邵林设计了文案,拍摄并编辑成“在线”教学视频,受到保加利亚中国烹饪培训学校师生的广泛欢迎。目前,已有近30部教学视频陆续上线。
近年来,宁波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了数字专业的培养,逐步形成了轨道交通、数控、信息技术、汽车营销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中心。品牌效应也逐渐凸显。第二技术学院“先进制造智能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入选国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成功获批为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实训基地;鄞州职业教育中心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签订合作协议,先后完成了《走进网通》等多项网络课程;慈溪职业高中投资50万元建设了会计信息化实训室,该实训室具有实训系统、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四大功能,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每学期结束时,宁波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学生将收到一份绿色评估报告,其中包含八类数据,包括文化课程分数、专业课程分数、德育分数、心理分数、社会行为、消费、出勤和职业趋势分析。根据这些“数字肖像”,老师们选择了适合技能竞赛的“千里马”。教务处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准确的帮助,学校的重大决策成为“基于证据”
“整个教育大数据平台系统汇集了学校每个学生产生的全样本多维数据,成为观察学生的‘全息透视眼’。”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党委书记张俊辉说。
在数字化改革的浪潮中,宁波中等职业教育迈出了坚实的先行一步。宁波市职业成人教育学院(宁波市职业成人教育教研室)率先建设了“三维全过程”市级教学质量大数据监测平台,实现了专业教学质量的动态监测、评估和管理,聚集了32所中等职业学校,22个专业门类、107个专业,建成全国首个市级“中职专业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有效解决了数据孤岛问题。宁波中等职业学校将以数据收集、共享、开放和应用为重点,以数据智能为重点,促进教育服务的准确性和科学决策。”宁波市教育局职业教育司司长钱文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