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受教育意识显著增强。截至2022,全省各级各类学校2.2万所,在校生1296.9万人,专任教师76.02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5.5%、96.4%和93.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继续保持在50%以上,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坚持为党为国育人,谱写党的建设新篇章。一是全面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省委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管理、各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推动中小编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大力推进高校党建和质量创优示范点建设,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领导”比例由2022年的65%提高到100%。深入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全面完成中小编、幼儿园安全防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四个百分之百”目标如期实现,全省高校连续32年保持总体和谐稳定。二是落实道德建设和育人的根本任务。安徽省被教育部确定为“三讲”全面改革的八个试点省份之一,率先建立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建设全国首个省级“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智能思想政治大数据平台”。创新出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分类管理实施方案和问责办法,维护高校思想阵地。坚持系统落实各项政策,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坚持标杆、先进、争创第一,教育水平达到新水平。一是着力扩能,推动学前教育包容性发展。三阶段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持续实施。2011至2022,全省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公园6648个。截至2022年底,公园儿童比例和普惠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到53.8%和88%,实现了农村“一镇一园”的目标。二是要注意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基本条件。截至2022年底,安徽是全国第九个、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实现县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的省份,提前三年完成了省政府和教育部签署的备忘录目标。目前,93.7%的随行儿童上公立义务教育学校。三是完善和促进普通高中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实施普通高中教育方式改革,稳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我们将推广普及高中生的计划。省级示范高中191所,覆盖各县(市、区),学生在省级示范高中就读的比例为52.8%。第四,着力改革,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省政府和教育部共建技能型安徽,安徽已成为全国首个省部级共建技能型社会、促进全省职业教育一体化的优质发展试点地区。成立46个省级职教集团和长三角国际商务职教集团,并入选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省份城市。第五,注重创新,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与教育部合作,推动结构优化,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启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合作机制。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有121所高校,居全国第九位。在全国率先建立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分类建设特色高水平大学8所,应用型高水平大学9所,技能型高水平大学45所。这一做法由教育部推广到全国。3所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一流大学,13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六是抓好制度建设,促进终身教育全面发展。目前,有82所高校开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探索建立学分制和学分银行,市、县两级老年教育机构覆盖率达到100%,居全国前列。9所市级社区大学入选,100个县(区)建立了三级社区教育网络。
坚持诚信、创新、开放,教育改革取得新突破。一是教育模式改革不断深化。印发《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启动实施“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育融合、美育熏陶、劳动促进”五大行动,***度把“五个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层次和方面。2022~2022,全省高校和小编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优良率分别为3.24%、3.92%、6.27%、7.44%和11.84%。二是招收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招生制度,落实省级示范高中指标落地政策,全面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本科院校相***生考试改革,普通高考和3+2专科高职招生考试是初中的起点。2022,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正式出台。三是办学模式改革成效显著。率先下发省政府实施建议,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全国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促进职业教育主体多元化,努力打破部门和学校类型的界限。“地方高校自主开展人才引进和职称评审”被国*院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和可在全国推广的经验。第四,校外培训的管理是前所未有的。出台了30多个“双减量”配套政策文件,全省线上线下学科培训机构转制或注销率分别达到100%和94%。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培训机构已全面完成“由商转非商”。第五,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深入融入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牵头或合作开展以上海、江苏、浙江为标杆的15项创新举措。加快与省外高校战略合作步伐。省政府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包括安徽大学在内的四所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2个经教育部批准的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坚持尊师重教铸师德灵魂,实现教师队伍的新优化。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开展了以“保持教育初衷,肩负育人使命,师德表率”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师德建设月、师德提升年等活动,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第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落实教师培训“国家培训计划”,建立“省计划、市计划、县落实”的运行机制,加强省、市、县、校教师培训体系建设。目前,幼儿园、小编、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大专院校具有高级职称的专职教师比例分别达到0.67%、9.94%、20.16%、29.79%、27.41%和37.97%。第三,深化教师管理改革。全面推进中小编教师“县管校招”,开展农村班主任岗位计划试点,开展“三权”改革试点。2012年以来共招收特聘教师3万多人,2014年以来新增中小编教师9万多人,2016年以来培训农村教师1.7万多人。四是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制定了安徽省中小编教师减负清单,从四个方面列出了19项具体措施。要继续努力加强中小编教师待遇保障,推进高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提高教师职业荣誉感,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坚持教育兴国强省方针,把服务业发展提高到新水平。一是加强各类人才的支持。2012年以来,共培养大学生324.8万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稳定在88%以上,居全国首位;安徽省毕业生就业率提高到70.22%,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4.3年。第二,增强创新发展能力。2012年以来,全省高校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48项,省部级科技奖1911项,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奖350项。科技成果技术转让合同8204项,申请专利66766项,授权专利40054项。推动省级高校深入融入合肥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建设,选择291个协同创新项目。第三,推动全省经济转型。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012年以来,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3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3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予点3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点11个,获批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予点7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128个,部分填补了学科授权领域的空白。
我们将坚持权利平等,不歧视教学,在教育公平方面迈出新步伐。一是完善基础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学前教育促进工程、困难学生资助、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等项目,贫困地区小型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点)的智慧学校已纳入省政府民生项目。2012年以来,各级政府共投入资金1169.8亿元。二是保护特别群体的教育权益。全面扫除陪伴儿童上学障碍,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照顾保护体系,实施特别教育促进计划,落实孤儿从小编到大学的免费政策。落实国家、高校、地方三大专项招生计划和高职院校(院)在革命老区贫困家庭招生专项计划,拓宽贫困家庭子女的成长渠道。第三,准确实施教育扶贫。完善辍学控制和入学保障机制,实现备案登记家庭学生资助科全覆盖、最高标准、不遗漏对象、项目叠加、结果全通报。2016年以来,共资助备案登记家庭学生628.1万人,发放资金76.4亿元。第四,加快发展智慧教育。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省建设创新实践全省所有中小编(含教学点)均实现宽带接入200米以上,学校多媒体教室覆盖率达到100%,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全省农村中小编智慧学校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教学点智慧学校覆盖率达到97.1%。(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赵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