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吉林省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宣布长春市将从4月28日零时起逐步解除社会控制,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从3月初到4月底,突发的2019冠状病毒疾病对吉林省教育系统构成了严峻挑战。面对近两个月疫情的考验,吉林省教育厅和各级各类学校迅速做出反应,承担起责任。
“坚持政策落实到位,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吉林省委教育工委、吉林省教育厅提出,要围绕重点难点问题,坚持快速、准确、严格、细致、务实,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防疫措施。
在这场“抗疫歼灭战”中,吉林省教育系统全力以赴,坚守使命,在“防疫”中传递温暖。
精准防控构筑校园防疫堡垒
吉林大学占地面积580万平方米,在校学生7万余人,专任教师6500余人,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防疫任务艰巨。3月初,吉林大学党委书记蒋志英、校长张Xi深入各校区,对疫情进行监督检查,分析判断疫情,研究部署疫情防控重点工作。
流行病是一种秩序。吉林省的教育系统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对抗疫情。
吉林省教育厅连续下发《校园管控措施》五个文件,强化高校主体责任,严格防止校外投入,对医疗和物资保障人员实行闭环管理;严格管理校内人员,固定人员和固定点,确保无聚集和交叉;派出10个检查组定期对校园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整改。
吉林工程职业学院迅速建立领导小组、指导小组等领导机制,准确完善“校、院、班”三级纵横网格管控体系,严格落实“三级书记”和党政防疫责任制,细化完善调度联动等“九抓”防控措施,落实核酸检测、校园封禁管控等各项任务。
3月11日,东北师范大学实行封闭式管理。学校师生共同面对疫情,共同克服困难。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晓辉提出,关闭期间要认真、实事求是地做好学生工作,疏导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培养方面,要加强教学环节控制,确保教师网络教学质量;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优化后勤保障工作,完善供应服务。
确保师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学校的首要任务。
长春理工大学连夜出动采购2万份牛奶、面包、火腿肠等。同时联系几家正规、合格的快递公司,为学校提供盒饭,充分保障全体师生的三餐供应;东北电力大学将多座教学楼、实验楼的部分房间改造为留学生隔离缓冲区,床位1000多张;吉林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隔离归国学生购买防疫和生活用品礼品袋,并及时分发给每位学生。
驻军机关、学校和吉林省教育系统全体工作人员24小时待命。
吉林省教育厅110名干部确保各工作组24小时连续运转,每天三次通报基本情况,随时通报突发事件;吉林省高校党政领导全部在学校工作,为学生提供24小时服务。
耿欣,东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党委书记,自愿申请入校,担任学校净月校区春华公寓临时党支部书记;吉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蒋洪忠是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第一次报名参加一线志愿者,并在吉林大学和平校区第五学生公寓落户,致力于学生防疫工作。在报名时,他说:“我是一名党员和士兵。如果发生战争,我会被召回。”
为了保护校园安全,吉林大学师生们纷纷退却,唱起了奉献之歌。
护航,让同学们在爱中温暖前行
“老师,我想参加28日沈阳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复试。学校要求26日对设备进行调试。”3月24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疫情热线接到隔离在避难所的学生孙莉的电话。在电话中,他立即表示,他要求学生们放心,全力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复试的网络和协作场所。
据报道,3月初,吉林农业科技学院6556名学生被安全转移到吉林市等7个地市的指定医院、庇护所和酒店。在学生隔离期间,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建立了74个隔离点和校长微信群,随时解决学生问题,做好学生关心和帮助工作。
一丝不苟的关怀和呵护,会逐渐驱散萦绕在学生心中的阴霾。
吉林省委教育工委指导吉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中心开展“艺术”优秀防疫文化艺术作品的收集、展示和传播,展示大学生承担责任的良好精神风貌,克服困难,取得进步。生动感人的防疫画和有力的防疫作品。。。分布在校园和云端。
东北电力大学在“学宫在线”和“54阳光网”等官方账号平台上开设了“防疫小贴士”、“同心抗疫”、红色主题电影观看和防疫记录四个板块,分享师生在防疫斗争中的事迹,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热爱学校,同心同德抗击疫情。
面对疫情,吉林大学开展心理健康早期干预。
吉林化工学院设立了校园关怀、帮助和冲突解决专班,密切关注积极案例、校外孤立学生、患有基础疾病的师生和家庭发生重大变化的学生的思想动态,跟进并提供良好服务,分类化解矛盾,让师生在疫情中感受校园的真实。
吉林省疫情防控期间,要求家长建立地方医学院联动机制,不要求家长在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疫情防控,也不要求家长在家贡献力量
据统计,吉林省教育系统已开通心理咨询服务平台836个,接受电话和网络咨询1.13万人次。高校启动了“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工作网络,计划分批开展网上团体辅导和同伴互助。
面对疫情,吉林大学学生被停课。
吉林省教育厅建立了系级统筹、学校主体、部门实施三级网络教学运行体系,指导全国66所普通高校实施网络教学,开设网络课程3.8万余门,参与网络教学教师3万余人,以确保教学计划不缩水,并尽最大努力确保教学水平不下降。
长春理工大学现有本科生1963个班,780门课程,828名教师在线授课,102189名学生参与在线学习。吉林工商学院组织教师进行网上集体备课讨论,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网上教学技能,及时与各教学单位和相关部门沟通、反馈和解决网上巡课中发现的问题和教师提出的困难。长春中医药大学利用现场教室和虚拟仿真技术,组织相关院校正常开展实验培训课程。依托50个实验虚拟仿真项目,正常开展179门在线实验实训课程,总学时6788学时,在校学生96710人。
心是,讲台是;身体是,信仰是。闭幕期间,吉林大学数十名硕士学者为学生开设了讲道和教学课程。
“我们从三英尺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架起电脑,别上麦克风,成为主持人,为防疫工作做出了微薄的贡献。”北华大学林业学院教师范春南说。
面对疫情,吉林省高校网上招聘“没有关闭”。
为确保2022名毕业生顺利就业,吉林省教育厅开展了毕业生网上招聘战“疫情”行动月,举办了99场网上招聘活动,参加招聘单位6万个,提供就业岗位40万个。东北师范大学就业中心将线下招聘全部转为线上招聘,组织举办了30多场空中讲座,释放了1.3万多个就业岗位,吸引了2000多名应届毕业生。
“学校党委责无旁贷地帮助18758名2022届毕业生获得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为他们铺平道路,帮助这些家庭收获就业的喜悦,为更美好的未来而奋斗。”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志英说。自4月以来,吉林大学先后与中航工业、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举办了云“访企扩岗”活动,为毕业生优质就业按下“加速键”。
合作抗击疫情,在“战斗”中谱写青春之歌
“我是党员,我先去!”在疫情防控期间,吉林省高校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高扬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年轻学生的精神力量感染了他们周围的“战友”,更多的人积极接近党组织。4月15日,长春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2019名本科生张新宇、龚家乐在党旗前庄严宣誓,成为防疫期间首批入党大学生。
吉林大学师生积极响应“战争”,用实际行动写防疫诗。
“我们坚信,尽管病毒已经到来,但花朵仍将盛开。”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系2020级学生刘汉聪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待命,负责送饭、组织核酸检测和分发试剂。各种活动都很紧张、繁忙、有序。
“我是一名志愿者”和“我是学生会的工作人员,我是一名先锋”。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学生朱洪清、李思路、刘恩泽、余同峰等组成突击队,为学生义务送饭、做热水、维护核酸检测秩序。
面对困难,新时代的年轻人点燃了草原之火。
“谁需要联系我?我申请了最难成为志愿者的地方!”3月12日,吉林大学机械与航天工程学院工程博士魏海龙如愿加入“牡丹园志愿者团队”。当他看到前线仍需要大量志愿者时,他脑海中萌生了组建非政府志愿者团队的念头,他想为更多的人服务。
该提案一经发布,就有几名“90后”和“00后”年轻人与魏海龙签约。在线志愿者的数量已经从最初的12人激增到1000多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包括企业员工、私营企业主、在线叫车司机和学校教师。
面对疫情,吉林省高校师生有着深厚的爱心,将“自我”融入到家庭、国家和社会责任感中。
3月24日,吉林大学从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抽调143名医护人员组成战士路避难医疗队,进驻避难医院进行医疗救助。吉林省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动物科技学院教师张立春,吉林市船营区骆马湖社区下沉干部,因表现突出,被任命为船营区骆马湖社区中安雅居社区临时党支部书记。
为了抓住春耕生产的有利时机,吉林省一些高校迅速部署并首次组建了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队。吉林农业大学以院士为首,由200多名不同领域的农业专家组成,迅速“上线”帮助“云备农业”。吉林省高校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为全省广大农民提供科技支持。他们在吉林的黑土上参加了一个“田野班”,帮助准备春耕。
近两个月来,吉林省高校师生在同一频率的共鸣下,克服困难,在抗击疫情最需要的地方,绽放了青春之花。(记者张东、通讯员余英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