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职业技术学院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立德育人的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采取一系列措施,通过劳动促进德、智、美、人的培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
坚持全面发展,通过劳动培养美德。颁布《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以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教育引导学生倡导、热爱、奉献、尊重劳动。完善高校两级志愿服务体系,整合公益协会和高校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围绕助残、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主题,不断拓展领域,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沉淀品牌,扶贫开发和城市文明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校内外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公益活动和家乡公益活动。深入贯彻“严格节约、反浪费”的要求,在全校134个党团支部开展“文明餐桌”和“光盘打卡”活动。学校120个班级实行教室、实验室轮换制,开展“文明宿舍”、“文明教研室”评比活动。实行校园卫生一次总付制度,以行政班为单位划分责任区,开展道路清扫、护栏清扫、广告清扫、雕塑清扫、落叶除草等劳动。
坚持学习主业,用劳动提高智力。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完善实践教学方案,加强146个联合实训基地建设,鼓励学生在生产实践和科研中通过劳动了解产业发展和工艺创新。建立60个与学科专业相衔接的学生创新实践协会,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组织开展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政务实习等活动,设立教学助理、科研助理、行政助理、兼职辅导员、公共服务等勤工俭学岗位,广泛动员学生参与食堂帮厨、图书导览、博物馆讲解、校园导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智和自力更生。
坚持学校特色,劳动育美。鼓励学生以老同志为榜样,以学校红军大道等文化建筑为载体,以“红军精神”为支柱,关注新时期创新港建设的感人事迹,挖掘校园文化资源,梳理“八智风光”,培养人文情怀。成立“后勤服务小组”,定期开展节日探访、陪聊旅游、电子设备教学等养老活动,开展电信、法律、经济、医疗卫生等专项科普咨询服务,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演绎、传播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坚持条件保障,把人变成劳动者。落实资金保障,在年度人才培养预算中明确安排劳动教育经费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支持开设适合劳动教育实践的第二课堂课程、专题讲座报告和新生发展课程。加强考核示范,充分发挥党员和团骨干的示范作用,开展劳动成果展示和劳动竞赛活动,建立健全劳动活动的宣传、评审、鉴定和评价制度,把劳动实践作为学生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注重成果转化,积极把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转化为实践成果。近年来,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和志愿服务项目获得了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全国“挑战杯”系列大赛金奖等10多项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