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道德建设和育人这一根本任务,依托宜宾红色资源优势,开展“学习党史,保持原意”活动 “缅怀烈士、肩负使命、陶冶灵魂、加强服务、启迪心灵、滋润心灵、开启新局”主题活动。
第一,丰富形式主义党史。注重陶冶心灵、启迪心灵、滋润心灵,通过师生喜爱的表现形式,唤起师生强烈共鸣,潜移默化地提高广大党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理解力和政治执行力,增强忠诚的政治意识和行动意识,维护并与核心对齐。首先,成立“百人宣传小组”。选拔优秀教师和学生,邀请媒体专家,重点开展专题培训讲座,提高写作、摄影和选题技能,扩大党史学习教育的宣传力度。第二,注重学习、交流和分享。全面整合“在线”+“线下”,在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专家指导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QQ在小组中交流和分享学习经验。第三,形式是爱的。借助现代媒体,以师生喜爱的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微信、微博、网站、Tiktok和大屏幕播放《人民日报》应用程序光明日报应用程序人com,新华网。求是。com、learning power等主流媒体播放了精彩的“四史”视频。“党的历史上的今天”图片、文章和视频的正常展示在师生之间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二是崇尚普法思想。注重培养亲情、乡情,树立时代责任感,进行实地考察和感悟。首先,参观赵一曼纪念馆。在党委宣传统战部牵头下,学生工作部、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有关部门配合师生开展“纪念革命先烈”活动 “传承民族精神”清明节扫除活动。感受激动人心的革命事迹和感人的母亲信息,引导师生敬畏历史,尊重烈士,感恩和平,用坚强的心创造未来。第二,清扫革命烈士陵园。智能制造学院的师生们通过敬献花圈、默哀、聆听讲解,感受到为大家舍弃家园的革命烈士的革命英雄情怀,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强国志向和报国志向。第三,参观朱德在南溪的故居。汽车与轨道交通学院师生通过实地考察、现场教学、回顾入党誓词、红色故事,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曾经不平凡的岁月、家庭情怀和感人的奋斗事迹。
第三,服务师生,办实事。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家长、社会和教师对优质职业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广泛征求意见,提高服务质量。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加强部门协调,进一步深化师生关系,主动解决师生在住宿、食堂等方面最关心的大、小、难、实问题,不断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第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丰富“三个完整教育”形式开展“学习党史” “歌功颂德、促发展”红色故事评论员大赛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成果展示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亲和力、比较力、学习力、追赶力、帮助力、超越力”的良好氛围。第三,广泛征求师生意见。我们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基础,广泛征求了广大师生和二级学院管理部门对落实德育育人根本任务、新校区建设、教学设施配置、育人中心展示内容等方面的意见。
第四,创新探索。重点转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强化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使命,以学院高质量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百年诞辰。首先,研究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党委书记林世铨围绕“两个大局”,结合成渝经济圈建设和宜宾实际,就党史学习教育作了专题咨询动员讲话,要求研究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和大势,以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以服务业转型升级为导向,把解决思想问题与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扎扎实实解决高质量发展难点、难点和问题。 第二,成立赵一曼研究所。创新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研究建立中国第一所赵一曼研究院,积极整合赵一曼纪念馆、赵一曼故居、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游局、市农业和农村局等资源,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促进村庄振兴,成立革命文化研究中心、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文化创意产品研究中心。三是“宜宾烧面学院”成立。以人才培养、科研和工教融合为重点,拓展就业创业的视野、感受和模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工教融合项目。挖掘宜宾烧面文化,讲述宜宾烧面故事,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促进宜宾烧面产业高质量发展。
(陈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