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北上,源源不断,蕴含着湖南教育的发展理念,见证了湖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实现了从“有学校”到“有好学校”、从“人口大省”到“教育大省”的历史性转变,探索了建设湖南教育强省的道路。
坚持高位,推进优先发展
教育是国家和党的大计。尊重文化、尊重教育是湖南人的优良传统;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省,是历届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强烈情感和战略定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把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扩大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省委明确,省委副书记兼任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市、县各级普遍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为领导的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教育改革重大问题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推进和落实,全面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肩负起优先发展教育的政治责任,坚持优先部署教育、优先保护教育经费、优先配置教育领域公共资源。“鲁西经验”和一批再教育书记、再教育市长、再教育县长相继涌现,实施了“一不少于、二只增不减”,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得到全面落实。
聚焦民族振兴,高举教育旗帜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坚持为党和国家育人的原始使命,充分发挥湖南“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红色优势,倡导“为时代育人”的主题,全面推进新时期道德建设和育人工程,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学校办学的全方位、全过程,培育为民族振兴负责的时代新人的灵魂。在全国率先实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扎实推进教育部“三全”综合改革试点省建设,探索出一条充满“湘味”的“三全教育”之路。凝聚奋进精神,把红色精神和伟大思想写进师生心中,播下崇高信仰的种子,开展“社会主义有点新潮”、“百年党史”新潮青年等现象化理论宣传工作,实现“思想红”与“大众红”的统一;建立全国“我是***人”网络课堂,打造“金班”“思想政治教育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热点新时期的劳动教育、体育教育、美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继出台,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五育”中健康成长。
坚持人民立场改善教育民生
“江山是人民,人民是江山。打仗护山是人民的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直接面对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大力提高公办幼儿园的办学程度,加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教育质量。2022年,全省普惠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8.6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面建设“芙蓉学校”101所,新增学位14.6万个,优先安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树立新标杆;进一步推广“新田体验”,优化提升农村小型学校质量,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办好更多“家里”学校。2022年,全省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平衡认定。积极解决义务教育“大班化”问题。大类大小已清除,大类大小已基本清除。大班人数和大班人数的减少在全国排名第一。普通高中大班制已被清理,大班制比例已降至0.77%。陪护儿童就业、就学障碍彻底消除,学龄残疾儿童青少年入学率达到97%以上。我们将以精准扶贫为己任,全面落实“不让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承诺。以“双减量”为契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全省中小编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作业管理、课余服务、课余培训监督等主要指标上居全国前列,从而使人们的受教育感和幸福感更好。
攻坚克难深化教育改革
“忧世敢为先”是湖湘文化的精髓。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教育勇敢率先创新,敢于率先改革,加快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并在多项重大改革创新措施上引领全国。率先下放高校职称评审权,将教育管理权下放省直县,不断深化“下放管理服务”改革,让人才穿“合脚鞋”;率先实施农村教师人才津贴制度,启动农村小编教师公费定向培养专项计划。十年来,共培养5.45万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割肉之痛”;牵头实施对县级政府主要领导和县级党政教育工作的监督、评价和考核,促进教育监督的“长牙”。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创新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农村教育反击”,探索“智慧教育生态”,找到一条适合中西部省份、值得推广的湖南之路;全省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成为首批产学研结合试点省份之一。2022年,被列为部省共建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地。一批核心办学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两次真正受到国*院的监督和鼓励。全面的教育改革给了湖湘更多的学生在生活中大放异彩的机会。
积极融入大局,提升服务能力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教育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牢固树立了“以教育为中心,以发展为中心,谋教育,谋未来”的理念,与“一核两对三带四区”的区域经济格局紧密相连,不断提高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高校是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湖南高校要发挥好学科建设的“第一手”作用,打造人才培养的新高地,成为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扩大教育开放的“朋友圈”,不断擦亮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十年来,全省高校1007个本科专业被认定为一级专业,占38.7%。五所高校已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113项。承担了全省90%以上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产生了超级计算机、“海牛”深海钻机、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等一系列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共培养大学生405.5万人,一大批有感情、有责任、有本领的“高级技术职称能拔尖”人才和“技能湘军”扎根西部和基层,书写了一个为国家战略服务、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无悔青年。
不要停止追逐风和月亮。春天的山在平武的尽头。当前,这一流行病仍在继续,上个世纪的变化正在加速,教育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们对教育更加公平和优质有着前所未有的期望,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感也是前所未有的。面对时代赋予的新试卷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湖南教育系统将始终牢记“国家伟人”,牢记为党和国家育人的原始使命,以“开拓”的精神、“创新”的气势、“做”的作风,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协调发展,努力构建更优质、更公平、更有特色的湖南教育体系,使湖南教育强省之路越走越宽、越顺利。(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夏志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