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月20日(新华社)--2022年,教育系统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开展专项招收、组织专项培训和实施专项援助,帮助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尽快找到工作。
开展专项招收,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
2022年,教育部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联合举办了“***助航”专项网上招收活动,共提供13.2万个岗位。6月30日至7月30日,教育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推出“2022年残疾大学生网上招收活动”,预计将提供2万多个就业岗位。
全国高校积极组织有针对性的专项招收活动,大力拓展就业岗位,为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创造条件。吉林省教育厅组织对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群体进行网上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400多名贫困高校毕业生找到了合适的工作。5月21日至8月31日,河南省召开“2022年低收入毕业生就业专项双选会议”。到目前为止,已经提供了12749个工作岗位,5614名毕业生参加了在线培训。6月13日起,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组织全省高校参加2022年高校毕业生专项招收会。截至目前,286家参赛单位已提供11494个职位,10254名学生已进入会场,提交简历12992份。招收会将持续到8月31日。
组织专项培训,有效提升就业能力
对重点群体进行就业能力培训,帮助学生增强求职信心,增强就业竞争力。近日,教育部部署实施了2022年“中央彩*专项公益金***助航计划”(以下简称“***助航计划”)。目前,“***助航计划”已培养线下毕业生7.6万人,线上毕业生67.5万人。
全国高校认真准备,稳步推进,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就业能力培养。天津市就“***助航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在全市开展了专题工作座谈,结合全市学生情况,分析了2022年培训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指导高校结合招收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对学生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组织了6场“***助航计划”专项网上招收会,聚集了250多家企业,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
按照每个“***助航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与周边约10所高校对接的原则,重庆市教委将统筹安排各高校的参训人数,确保全市各高校低收入毕业生有机会接受培训。为加强保障和帮助,市教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密切配合,将“***助航计划”的培养规模从3600人增加到7300人。目前,2022年研究生培养已顺利完成。
实施专项援助,精准“撮合”
教育部提出,全国高校要按照“一人一档”和“一人一策”的要求开展重点帮扶。围绕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全国各地高校纷纷细化援助措施,为就业困难的毕业生送上“及时雨”。
广西省对低收入家庭和其他困难群体开展了“一对一”帮扶、专人谈心、工作推荐等帮扶工作,确保他们在毕业离校前完成三次有效的谈心和三次有效的工作推荐,努力帮助有困难、愿意尽快就业的毕业生。福建省从职业指导、就业信息推荐等七个方面提供帮助,通过就业“媒人”配对,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职业技能,尽快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