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管理人员轻点手机或电脑屏幕进行指示,无人驾驶拖拉机立即驶出机库,缓缓驶向农田,开始旋耕,完成小麦播种。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发生在大邑县安仁镇新华社区的“数字无人农场”。这是四川省第一个“五好”综合无人农场。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用“西华智慧”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翅膀,有效地“在祖国的土地上写论文”。
无人农场是智能农业的一种生产模式。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无人化生产经营模式,实现农场生产经营全过程无人入场,从而实现种植精度、管理可视化和智能决策。
据报道,,目前,我国许多省份已经开始了无人农场的建设,有些已经取得了成效,而四川第一个“无人农场”位于大邑县从农田选址研究,到与合作社沟通以调整土地条件和农田改造,到机库和无人操作流程设计,西华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联合提供技术支持。无人农场采用现代设备和技术服务。在300亩的示范区内,只需2-3名管理人员在计算机或手机平台上进行智能控制,偶尔进行现场检查、设备维护和能源供应。多种无人驾驶智能农业机械设备可自动进出仓库、下田、独立作业,实现“农、管、收”的全机械化自动化作业。
目前,西华大学在现有的“无人农场”平台上,结合自身优势,对区域特色进行了更有针对性的研究。据了解,今年春季投产后,该农场可以在农机覆盖区域内实现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的农业无人作业,提高生产效率、生产质量和作物抗风险能力。随着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团队还将依次在播种、管理、收获的各个环节进行无人操作实践,总结摘要经验,供进一步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