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举办的“深化党史教育,传承红色血液”专题研讨会。7天,2座城市,4场讲座,10个红色景点,行程近3000英里。研究内容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物发掘、革命圣地崇拜、农村振兴调研、红色文化传承与感知等多个方面。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运用现场实践教学的真实信念、真实感受,达到身临其境的震撼和信念。
回顾革命历史,延续红色血液“赶紧去考试”
研讨会首次组织学生来到著名的“新中国从这里来”西柏坡,被誉为“中国命运由这个村子决定”的革命圣地。教师们遵循“迎头赶上”的历史印记,结合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探索我们为什么能够在过去取得成功,以及我们如何能够在未来继续取得成功的“精神密码”。
在西柏坡,老师们集体向五位书记的雕塑致敬,献上花篮,表达崇高敬意,面对党旗回顾入党誓言,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初衷,牢记自己的使命。在评论员的指导下,他们先后参观了中共中央旧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旧址西柏坡纪念馆12个展厅。在评论员们深入感人的历史解读下,他们驻足凝望历史画卷和革命文物,用红色故事和生动的叙事重温壮丽的历史场景,教师们深刻理解了中国共*党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伟大历史征程,统领三大战役,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甚至描绘新中国建设的蓝图,领略抗日战争的奇迹和中国革命胜利的艰辛历程,深切感受到老一辈革命者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所肩负的原始使命,我们深切体会到"红山红水来之不易,千千万万革命先民用鲜血换来",,深刻领会“没有共*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通过沉浸式的参观,老师们说他们感到非常震惊。在敌我差距极为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共*党领导人民以消灭腐朽衰败的势头消灭敌人。在作出巨大牺牲、经过长期艰苦奋斗、取得伟大胜利后,首先要提醒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骄傲气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以加深对西柏坡精神本质内涵的理解,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中国共*党的精神谱系。我们将牢记“两个务必”精神,牢记初衷,继续前进,努力在新时期“赶超考试”的道路上交出优秀答卷。
理解为人民服务、探索农村振兴的“塔园庄模式”
大型水上狂欢节、美食街、梦想小镇、智能家居护士护理等项目的建设吸引了大量游客;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建设塔园庄+通福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集农业体验和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农产品基地。
塔园庄乡村振兴展厅系统地向老师们展示了塔园庄和同福集团在伟大时代的机遇下,在村委会的领导下,紧紧抓住机遇,践行使命,牢固树立新的发展观,创造性地探索“六位一体”乡村振兴新模式,通过创新和实际工作,在塔原庄探索农村振兴的“塔原庄模式”。老师们说,通过参观塔园庄,他们不仅学习了塔园庄发展的成功经验,开拓了农村振兴和发展的思路和视野,而且在无数党员模范中看到了关爱人民、对人民负责的信念。这棵树有几千英尺高,不会忘记它的根。人们行走数千英里,不会忘记自己的根。只有以民为本、以情为本、以利为本,才能真正办实事、实现自我价值。
“思想政治示范课”观点新颖,内容丰富多彩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育人的根本任务,讲好思想政治课,一直是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本次研讨会,四次“思想政治课示范课”专家讲座,给教师们带来了很多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
巩固研究成果,以多种形式拓展“实践研究新路”
为了提高实践训练的实效性,消除暑期训练走过场的片面印象,暑期专项训练从规划到具体实施,始终把取得实效放在首位。采取多种形式拓展“实践研究新途径”,努力巩固研究成果。
在培训过程中,为了提高培训过程中的兴趣和收获感,本集团齐心协力,合理分工,充分利用现有金融媒体的传播优势,安排专人收集日常学习和练习的点滴,画出重点,并编辑成微视频。通过Tiktok和微博发送。每天写一份培训简报,完善日常学习收获。在晚餐后的空闲时间,成员们要么坐在一起,要么散散步,进行头脑风暴,分享他们当天学到的知识和想法。在交流和分享中,他们不仅促进了高质量的日常微视频和简报的制作和写作,还加深了对日常学习的思考和理解。
来自全国10多所高校的近200名思想政治教师参加了夏季思想政治教师研讨会。研讨会还前往保定军官学校、法国勤工俭学项目纪念馆、冉庄隧道战争纪念馆、白洋淀“雁翎队”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光大思想政治教师通过对红色文化和革命遗迹的身临其境的考察访问,通过专家定制的报告和讲座,认识到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激发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更多可能性,使红色基因在党史研究和社会实践中焕发出精神力量,将红色基因植入青年的学习思想和灵魂,将革命事业代代相传,血脉相连,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自信,有效缓解了技能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