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部队将如何部署?”“敌军指挥官在哪里?”“我们现在有什么武器装备?”“为了发起冲锋,冲锋队应该保持什么队形?”,在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参加“飞越泸定桥”虚拟仿真实验的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激战。在教室里就像回到1935年夺取泸定桥的战场。
学生们以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团战士的身份,使用登录账号和密码进入“飞抓泸定桥”虚拟仿真实验环境,了解红军飞抓泸定桥的作战背景,并围绕战略决策过程、战时兵力部署、敌我战术较量、夺桥战士组成、武器装备选型等,经历了互动任务夺桥的全过程,他们表示,虚拟仿真实验画面是立体的、身临其境的,比文字更有冲击力和感染力,有很强的体验感。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刘浩感慨地说:“我可以亲身体验战斗的艰辛和来之不易的胜利,更好地理解军事战略战术的重要性和红军战士对人民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无畏精神。
在学生体验后,思想政治教师采用引导式、开放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整个作战过程中探讨毛泽东军事战略理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体验和理解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道德。刚刚指导学生进行虚拟仿真实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王美丽认为,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打破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壁垒,实现“虚实互补”,不仅提高了四史教育的互动性和有效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四史的积极性和习得感。
作为“飞抓泸定桥”虚拟仿真实验的发起人和组织者,成都工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晓丽表示,“飞抓泸定桥”虚拟仿真实验只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开拓互动式四史教育新阵地的第一步。未来,将进一步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委会的资源优势,积极引进联委会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开发的“四渡赤水”、“义海联盟”、“翻雪山草原”等一系列“红军四川长征”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希望通过这次新的体验,把党史学习教育从学生的“指尖”延伸到学生的“心尖”,真正实现学习历史的理解、可信性、道德性和实践性。"
(王美丽) 傅正英 (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