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教师,教育水平高。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师德制度和机制。党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带头抓全局,把党委教师工作部和有关部门的职责细化,选派专职工作组,构建党委集中统一领导、教师工作部门联动协调、职能部门联合管理的师德建设工作格局,完善学校党委、二级党组织、党支部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细则》、《师德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研究生导师师德和师风评价指导意见》等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性文件,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指导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强化思想,铸就灵魂,培养高尚的师德情操。 组织教师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师德专项培训,在企事业单位开展实践培训,帮助教师深入了解世界、党、国情、社情、民情,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理论和情感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教育情感,培养高尚师德。
加强师德修养,严格教育教学管理。制定《关于实施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关于实施新时期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方案工作任务的意见》、《关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方案》,组织教师参加“高质量推进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和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制定了《关于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建设了一批网络互动、功能齐全、动态开放的虚拟教研室,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思想交流和道德修养提供了有力支持。开展优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示范课程培养,批准建设项目60个,开展校内混合教学竞赛和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竞赛。学校领导每年举办“开学第一堂思想政治课”讲座,举办“课程思想政治教学竞赛”,每年设立一批“课程思想政治示范课”建设项目。国家“大黄学院”第二批教师入选“大黄教师队伍”。
加强典型道德建设,培育校园师德文化。制定“青年教师航海计划”和“名师航海计划”,重点培养学生和同行广泛认可的教师。颁布《教育教学工作成果奖励办法》,表彰和奖励长期在教学第一线辛勤工作、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及其团队,鼓励教师献身教书育人。建立教师荣誉与休息机制,制定35年教师荣誉管理办法,表彰35年教师,开展新教师宣誓仪式,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师德标兵”评选,在校园网上开设师德师风“先进典型”栏目,发挥典型模范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制定《关于实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分类评审的意见》、《教学业绩优秀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条件(试行)》和《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坚持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和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强化教学评价和监督作用,为长期献身教学提供基础,高尚师德和优秀教学业绩得到师生高度认可的教师建立“绿色通道”,在职称评定中分别设置条件和指标,积极营造遵纪守法、倡导师德、践行师德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教师努力成为精通“说教释疑”的“儒师”与“人文师”的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