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乡村振兴定点帮扶任务中,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探索形成“四色四维”帮扶机制,文以筑基,以文化人,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筑牢“红色”党建对接帮扶文化。学校先后与镇、村、校、企等签订党建结对协议7份,为筑牢帮扶关系奠定坚实基础。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等主要负责人带头,携手组织开展主题党课、主题党日等党建文化活动,帮助发展党员和储备干部。学校师生和驻村干部等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链接公司和高校专业师生等加入壮大党建文化队伍,成立乡村振兴学院,挖掘龙贯山剿匪、老党员和退役军人、士兵等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编撰本土红色文化读本,以党建引领切实提升基层治理实效。
二是坚守农耕底色,聚力“绿色”强农惠农富农文化。学校立足帮扶村实际,协同镇村先后完成3500亩高标准农田和千亿斤粮食工程,修筑堤坝和灌溉设施10处有效解决农业生产用水需要,新修建成农耕生产集中区景观道路7公里,绘制农耕主题文化墙绘近700平米,捐赠安装50展新能源路灯点亮了稻粱现代农业园区核心示范区道路,实现了新时代三农信息化、数据化、科学化的根本转变。
三是坚定信念力量,抒写“青色”育人成长圆梦文化。学校持续关注和帮扶广大青年学子,连续三年在村开设暑假儿童托管班,围绕党的理论知识、理想信念、文明礼仪等开展多元化“扶志增能”服务,服务留守儿童5300人次,累计为学生群体服务24100人次。学校与当地九年制学校开发实施“大手牵小手”儿童牵手服务项目,捐赠图书1000余册,整合学校心理育人中心、图书馆和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等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考前减压放松训练、盐业文化等主题活动28场次,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四是培育集体经济,助推“黄色”乡土发展经济文化。近年来,学校为贫困户赠送千余只鸡苗,帮扶发展蚕桑产业养殖基地等产业项目,为农户及村集体经济直接创收10余万元。培育发展耙耙柑、跑山鸡和油茶籽等经济业态,提供农业就业岗位2000余个,年均收入超80万元。今天的凤仪,“多点布局、全面开花”的产业发展新局正在逐步形成,村强、景美、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