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红色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多年来,学校坚持把红色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课中,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巴中红军这种精神引领着立德育人,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1、 把红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努力打造红色第一课堂
学校依托红色资源研究中心,大力实施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创新工程和课程思想政治建设工程大巴山干部学院、红色资源与文化发展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巴中市红色资源,努力将红色基因有机整合到思想政治课等课程的培训大纲、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中,打造红色理论课堂。通过建立思想政治课程改革项目、建立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库、专题讲座、集体备课、建立课程思想政治示范课程、课程思想政治教学竞赛等方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引导教师积极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做革命历史、英雄故事和红色精神的好演讲者、传道者和传播者。同时,创新红色课堂育人的方式和方法,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互联网和新媒体,将文字、图片、声音和图像融为一体,充分展示革命精神,激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共鸣,增强红色教室的吸引力。
2、 把红色教育融入实践教学努力打造红色第二课堂
学学校坚持把红色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看”(参观革命遗址、博物馆和纪念馆)、“听”(听报道和革命故事)、“唱”(唱革命歌曲)、“演”(演红色戏剧)、“读”(读红色经典)、“走”(重游长征路)、“研究”(学习红色文化)是红色实践教育的主要形式。学校将红色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通过开展人人讲红色故事、在学校表演红色故事、走出学校讲红色故事等活动,让师生潜移默化地传承红色基因。学校每年都把红色教育作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亮点,组织数千名师生参加南坡、空山、通江、南江县等地,开展红色资源研究、红色故事宣传等活动,使红色文化更好地进入大脑和心灵。多形式开发利用巴中市红色资源帮助精准脱贫,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先后建成国家级学校内外共有89个创新创业实践场所,如“明星创客空间”和省级“创客空间”。
3、 推进红色教育网络化努力打造红色第三课堂
学学校创新红色教育传播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平台,将教育融入校园“互联网”,尤其是“微”教学,打造红色网络教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专题网站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开辟微信公众号、微博、Tiktok等新媒体阵地,设立“微理论”、“微党课”和“微人”栏目。我们将通过出版、传播、转载、评论等方式,以声音、图片、视频、文字为载体,通过网络平台,将精彩的红色故事和师生编译、导演、表演的红色“微故事”、“微视频”和“微电影”推送给师生,将红色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提高红色教育的受众和影响力。